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
导语 小区居民自行团购,商家集中配送,这是上海封控期间最普遍的物资采购方式。社区团购助力市民生活物资保障,为解决了保供“最后100米”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近期,社区团购存在的涉疫风险、价格和质量问题也开始被关注,多个社区发布了针对社区团购的管理要求,表示禁止或限制团购一些非必要物资。 一、团购限制的分类 目前上海各社区对于团购的态度及管理措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 报备管理型 ✦ 通知要求,团长在开团前,必须向物业报备,凡是没有经过事先报备的自发团购商品,送到小区后一律不准卸货。团长需全程负责其团购的货物接收、搬运、消杀、分发和配送等环节,所有进小区的物资外包装均需要消毒。如团购造成疫情问题,将追究团长责任。 2. 指定审核型 ✦ 通过前期的准备和考察,小区实行团购审核制。小区团购集中于新时代物资团和仓集超市团购。团购信息的发布主要在各个楼的楼群和小区业主实名群。其他临时组织的各种团将逐步取消,确实需要的,将转给物资团审核处理,通过或接手后由物资团统一安排消杀、配送。 3. 禁止团购型 ✦ 对没有官方验证、非常态的供货渠道要注意鉴别查验。 4. 积极呼吁型 ✦ 对于团购实施管理,不仅需要社区具有高效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居民积极配合。目前,多数社区呼吁居民规范团购、减少不必要的团购。 二、发布禁止、限制团购的主体 发布公告的主体,一般是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机构,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有权禁止、限制团购吗? 1. 居委会 ✦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据此来看,居委会并不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在疫情的情况下,主要是协助政府进行公共卫生的防疫工作。而截止至发稿之日,上海市政府并未发文禁止、限制团购行为,目前的态度仍然是以市场化的集采集配保供套餐方式为主,为居民发放生活物资礼包为辅的措施。市民以团购形式集中汇总居民订货需求,通过超市卖场、电商平台与社区对接,组织主副食品、生活用品等套餐供应。超市卖场和邮政快递、第三方物流合作,增强运力,确保将生活物资及时送到社区门口。 2. 物业 ✦ 物业服务企业雇请保安人员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保安人员在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秩序时,应当履行职责,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可见物业公司属于民事主体,并非行政单位。对小区的突发的疫情,物业公司应当做好安全防范,保安在履行职责时,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如禁止居民采购物资等合法的民事行为。 3. 业委会 ✦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五)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七)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三)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四)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五)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 由此可见,业委会主要维护业主权益,对物业服务进行监督,并不能擅自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而对团购行为的限制属于行政行为。 综上所述,政府并未明确授权居委会对团购进行禁止、限制。禁止、限制团购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不应擅自禁止、限制符合要求的团购行为。虽然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对团购限制的初衷主要是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防止社区扩散,但是还是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况且一刀切的做法,非常容易导致一系列新的问题产生。
三、事实上存在的团购限制行为 但是,事实上存在多个小区发布公告,对团购层层加码,例如“禁止团改善型副食品,如酒水饮料、香烟、休闲零食、甜点小食、水果、奶茶咖啡等非生活必需品,小区志愿者一律不予配送”。这就存在具体问题具体讨论的空间。 问 水果生鲜、饮料、零食真的不能买吗? 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定义不同,个性化的需求明显,而且部分商品存在争议空间,比如牛奶对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水果对于正在恢复治疗的人等等,并不能一刀切。 3月28日,上海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物资保障组组长、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向各区下发了关于确保生活物资保供企业正常运营的通知,向保供单位开具“保供企业证明”让厂房、仓库等运作;出具“车辆通行证”,让保供车辆正常通行;保供人员凭“保供企业证明”、“工作证或单位证明”以及“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和“健康码绿码”出入核酸筛查封控小区和集中居住的酒店。这些证件也就是社区团购前,团长在开团前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必备证件,以确保物资能顺利送达。以下对于社区团购商品的讨论,限于保供企业提供的物资。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市防控办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采购分发生鲜食品大礼包的食品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可知,政府并未禁止生鲜食品的团购,相反,为了保障生鲜食品的食品安全,对食品的发放组织者(团长)、食品生产经营者、捐助者进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明确。 其中,明确说明,发放组织者(团长)应承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包括签订采购合同,查验证照资质、查验并留存相关票证,同时对食品进行感官性状检查等。 ① 采购食品前要选择合法的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和双方食品安全责任。 ② 采购时要查验营业执照、食品许可证、有关票证和进行感官检查; ③ 在贮存和配送中,始终保持冷藏冷冻食品处于冷链状态。 ④ 在食品分发过程中要再次进行感官检查、避免食品在太阳下曝晒。做好分发的组织工作,缩短常温放置时间。 ⑤ 发现腐败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的,立即停止发放。此外,在分发过程中,还应提醒居民检查食品是否腐败变质。居民发现问题可及时向组织者进行反应,同时收到物资后也及时把需要冷藏冷冻的放入冰箱。 事实上,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公布的“上海市商业联合会抗疫保供产销对接信息平台生活物资供应名录”(俗称保供单位)来看,团购品质其中不乏饼干、面包、冷饮、冰淇淋、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海鲜等商品。
结语 对社区团购的限制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关系,本文就目前社区团购的现状进行分类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海昊善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 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